為何國產家電無法融入歐洲市場

2023-07-06 16:20:01 來源/作者: / 己有:0人學習過

中國家電業經過快速發展已從根本上擺脫了“粗制濫造”的不良印象。近年來,智能化浪潮在技術方面帶給了中國家電業很好的成就,部分領域甚至已超越歐洲。隨著中國家電企業在全球市場上的不斷擴張,中國家電已成功地在不少國家占有市場份額,并收購了一些歐美的老牌家電企業,比如GE、湯姆遜、Candy。

盡管已經取得很好的成績,但中國家電企業在歐洲市場之旅并不是一帆風順,在歐洲本土品牌的競爭和歐洲消費者的挑剔口碑的雙重壓力下,遭到了阻擊。

德國一直是世界家電制造業的領軍者,名聲顯赫的美諾、西門子、博世等企業仍是高端品質的代名詞。德國家電企業歷經上百年經驗的積累,設計嚴謹、做工扎實,整合這些綜合優勢,打造了德國家電的品質形象。

相比之下,中國家電業發展較快,至今仍然擁有一些江湖氣息,大氣磅礴的營銷策略,依靠中國市場快速發展。中國消費者曾面臨“沒有”資源的問題,對品質并不算十分挑剔,但比價十分在意。正是中國消費者的支持,讓中國家電占據了“性價比之王”的市場地位。在此基礎上,中國家電業形成了特有的互聯網營銷理念——專注、極致、口碑、快,甚至將價格壓到了最低。

中國家電企業在發展的過程中,注重控制成本和市場營銷等方面的獨門武功,但在品質營銷和消費者體驗方面的投入卻不夠充分。相比之下,老牌資本主義國家如德國、英國、法國等歐洲主要國家則更注重享樂主義文化和生活品質,對家電產品的選擇更為挑剔。因此,在歐洲市場上,本土品牌在產品設計方面積累了非常豐富的經驗。

類似的現象也在中國汽車市場中普遍存在。國產汽車性能已經不明顯弱于外國品牌,但在美觀設計和駕駛體驗方面仍然需要提升。因此,很多汽車廠商都開始招聘歐美設計師來提升汽車顏值和體驗感。

在市場飽和的情況下,中國家電企業也開始通過產品革新來與競爭對手區別開來,從“沒有”到“有”,從“有”到“優”,真正實踐科技以人為本的口號。

隨著中國消費者的成熟,對生活品質的追求越來越高,中國家電企業也不斷精進提升。在科隆家電展上,海爾推出一款高價智能冰箱,入選了歐洲高端家電市場,這顯示了中國家電行業的進步。世界范圍內的社會分化也在影響著消費者的購物選擇,性價比越來越成為市場營銷的主題。格蘭仕的微波爐以低價充斥英國的賣場。然而,不管是哪個國家的消費者,都不能避免“真香定律”的影響。也許未來中國消費者和歐洲消費者的消費理念會交替,但這需要中國家電企業提供更多的努力。好在,中國家電企業已經在全屋智能化方面展現出領先競爭的實力。中國廣闊的市場也在積極鼓勵家電產業的發展。只有讓人人都能享受高端智能家電,節省時間和精力,才能真正實現共同富裕的理念。這將是中國家電企業真正登頂的時刻。

標簽(TA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