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品牌在日本取得巨大成功

2023-07-06 16:35:51 來源/作者: / 己有:1人學習過

以前,日本電子業在中國市場非常流行。從90年代到新世紀初,像三洋、松下、冬芝等日本品牌的電子產品家喻戶曉。那時擁有一臺這些品牌的電視或隨身聽幾乎可以讓人吹噓一周。

索尼、佳能和富士通等品牌引領消費時尚潮流,然而,讓人驚訝的是,日本電子業在達到頂峰后很快衰落。2000年,日本電子業的出口順差達到了6.9萬億日元,但到2011年只剩下了1.2萬億日元。

去年下半年,日本電子業首次出現812億日元的貿易逆差。更讓人擔心的是,中國電子消費產品已經在日本市場上發起了反擊,贏得了日本消費者的喜愛。

如今,中國品牌在日本市場上取得了巨大成功。海信電視已經成為日本市場的主角之一,其市場份額已經從2017年的2.4%增長到2021年的12.94%,增長了五倍。

海爾連續五個月在日本市場的冰箱銷量也居于前列。在現在的日本年輕人中,中國的科技潮流正在興起,他們對中國電子產品著迷,就像20年前中國年輕人對日本產品著迷一樣。那么,為什么不僅失去了外部市場,甚至連自家市場也被其他國家不斷攻占呢?

在日本消費電子產業鼎盛的時期,索尼的電視、松下的冰箱和洗衣機等產品在全球市場上非常成功,而它們的共同特點就是高價位和耐用性。然而,隨著2000年左右消費電子市場的爆發,電子產品的趨勢變成了小型化、成本控制和快速更新,制造門檻大幅降低。

與此同時,許多國家如中國和韓國開始轉移生產制造業,并生產大量廉價產品來沖擊日本品牌的市場份額。那個時期,中國企業沒有核心技術怎么辦呢?只能向日本和德國學習,學習全球先進技術的同時,依靠國內需求市場進行自主研發,展開逆襲之路。

以液晶顯示屏領域為例,京東方利用國內的市場需求拿下了訂單,并賺取了資金。他們一邊用這些資金挖掘日本和韓國的技術人才,一邊致力于攻克高級屏幕技術。最終,在2019年成為全球屏幕行業的龍頭企業。

類似的情況還有華為、寧德時代、美的、格力和海爾等巨頭企業,他們依靠研發建立了自己的核心技術優勢,并不斷搶占日本消費電子產品的市場份額。與此同時,日本企業在這個時期堅持縱向聯合和獨立經營,在上游產業上集中主要精力。結果是,他們在C端市場上逐漸失去競爭力。與此同時,中國優質廉價的消費電子產品不僅在國內市場占據地位,還開始反擊日本市場,并在全球市場站穩腳跟。

有人可能會說,中國品牌只是靠價格優勢占領了市場,而在高端市場上卻表現不佳。然而,中國的出海產品早已在高端領域取得了巨大進展。例如,高端耳機品牌韶音在全球60多個國家開設了超過2萬家線下門店,擁有千萬用戶。在日本年輕人中,它也非常受歡迎。

韶音專注于研究不入耳耳機已有20年,他們的技術越來越成熟。韶音在過去的20年里一直在研究如何解決這些問題,不斷進行技術迭代。他們自主研發的premium pitch2.0加技術和direct pitch定向生產技術成功解決了漏音問題,保證了個人隱私,而且音質真的非常出色。

正是由于韶音在技術研究和用戶體驗方面的專注追求,使得它在耳機品牌中取得了成功。根據2023年2月沙利文最新發布的報告,韶音在無入耳耳機領域的全球銷量處于領先地位,并與華為、比亞迪等國貨品牌一起在海內外走紅。

韶音的成功也證明了中國國產電子消費產品反擊日本甚至占領全球市場的潛力。隨著全球消費電子行業規模的擴大,我們期待更多這樣的品牌能參與到這場全球市場爭奪戰中,見證中國企業的輝煌表現。

標簽(TAG)